查看原文
其他

校长要站在学校的外部,思考为谁培养人?培养什么样的人?「汪正贵专栏」

汪正贵 校长高参 2021-09-22

 


汪正贵:北京十一学校分校校长。教育博士,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首批专家,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,合肥师范学院硕士生导师,原安徽省马鞍山二中校长。


问题17:如何理解“一切成果都是发生在组织外部”?

 

德鲁克的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》这本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:“在组织内部不会有成果出现,一切成果都是发生在组织外部。”[1]我读这本书的时候,这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。


在序言当中,张瑞敏还有其他的学者都提示了这句话。这句话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,或者说我们可能不太理解这句话,或者理解了可能做得不好。所以有必要提出来供大家一起思考。


管理者特别容易陷于组织内部的事务。因为像德鲁克说的,他总以为组织内部的事才是与他最密切相关的事。可是在组织的内部不会有成果出现,一切成果存在于组织之外。


举个例子,比如一个企业必须通过顾客,才能使产品变成利润。企业的内部没有什么,只有人工和成本。只着眼于内部不会有大的成功。


再比如医院,医院的成果一定是体现在病人身上,但是病人并不是组织的一份子,病人最大的愿望是尽快离开,回到他的世界当中。所以,医院的成果,也是体现在组织之外的。


那我们学校是不是也是这样?我们学校的成果,是通过学生来体现的。甚至是通过学生未来的成长来体现,通过他一生的发展来体现我们的成果。学校的责任是培养学生的离开,世界上所有的爱,都以聚合为目的,只有一种爱,是以分离为目的。学校即是如此。


离开学生的成长,我们就不能理解学校的成果究竟在哪里。因此我们即要关注当下,更要着眼于长远。学生未来的发展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成果。所以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来办教育。


作为学校的管理者,我们要打开自己,注重社会期待。我们要问:社会期望我们做出什么样的贡献,希望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?我们还要打开自己,注重外部资源,思考怎么样把学校的边界打开,和外部世界互通。


德鲁克认为,组织越大,规模越大,管理者越容易陷入到组织的内部。一个组织规模日益扩大以后,其很多的能量往往用来维持其内部的复杂结构及其消耗,而越来越难以为外部服务了。这就是大组织病。


“社会组织恰如生物有机体,必须保持小而精的状态。”[2]自然界生物的定律:“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,质量则与半径的立方成正比。一个生物成长得越大,它所消耗的资源也就越多。”[3]变形虫身体的每个部分都可以随时感知环境,人身体的许多器官是为支持其复杂的身体服务的。


组织也是如此,“人数越少,规模越小,内部的工作越轻,组织就越接近于完美,就越有存在的理由。而组织存在的唯一理由,就是为外部环境提供良好的服务。”[4]如果组织大了,就要不断划分为小组织。小组织能迅速感知外部冷暖,大组织则迟钝的多,甚至无法为外界服务,只为支撑其自身的消耗。


所以组织规模大了以后,往往最高管理者的关注会有盲区。因此,当一个组织大了以后,就不断地把它划分为小组织,以尽可能地消解这样的盲区。学校中的扁平化管理,成立学部,降低管理重心等做法,也是为此。


其次,一个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地位越高,他的注意力也越容易为内部的问题所困扰,而看不到外边的情况。学校也是这样,学校的规模大到一定的程度,校长就容易陷入到学校内部。但如果你作为学校的最高管理者,你陷入其中,有可能是一个误区。其实校长与副职和中层最大的区别,是校长要充分关注组织的外部,并学会与学校的外部打交道。


就学校教育来讲,教育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。今天教育的问题,主要不在教育本身,教育问题本质上是社会问题的折射和反映。我们看待教育问题,看待学校问题,也许站在教育之外,能看得更清。



十一学校的李希贵校长曾经半开玩笑地说,他较少读教育类的书,比较多地读管理类的书。其实也是站在教育之外来看教育。他特别主张校长们要结交一些跨界的朋友,这样能够更多的接收来自外部的信息,从外部的视角,借助外部的眼光来审视教育,可能看得更清楚,更全面,更根本。


比如说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挑战,比如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,未来不确定性对教育的要求,等等,可能都需要我们去关注,思考社会对教育的影响。“对于外部的情况,真正重要的不是趋势,而是趋势的转变。趋势的转变才是决定一个机构及其努力的成败关键。”[5]


现在很多人批评我们学校,觉得学校是变化最慢的地方,甚至成为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;这一百年来社会变化很大,教育变化很小,我们是用昨天的知识来培养未来的人才。


教育相对来讲,还是比较封闭的。这也提示我们,应该站在教育的外部。从外部视角来审视教育自身,也许,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德鲁克的这样一句话:“在组织内部不会有成果出现,一切成果都是发生在组织外部。”


当然,这句话并不是说校长不需要关注学校的内部管理和教育教学,而是,校长要站在学校的外部来思考我们的教育、教学和管理,思考为谁培养人?培养什么样的人?怎样培养人的问题。“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。他们并非为工作而工作,而是为成果而工作。”[6]


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,要站得高一点,眼光朝外看,打开学校,打开自己,让学校与社会相通,让自己与外部世界相连。

 

参考资料


[1]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>,[美]彼得·德鲁克,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, 第13页

[2]同上,第103页

[3]同上,第14页

[4]同上,第14页

[5]同上,第16页

[6]同上,第23页


推荐阅读:

1、作为校长,你凭什么领导别人

2、大家都看着你,校长!说你相信的,做你所说的

3、以文字作画,画出学校美好愿景

4、用愿景管理未来,激励教师迎接挑战

5、校长如何应对变革的压力?光有信念、勇气还不够!

6、痛点,往往就是学校变革的出发点

7、如何为教师赋能,提升每一个人的能力?

8、驱动老师的究竟是什么?

9、不懂激励人,怎么做校长?

10、当你真的以学生为中心,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

11、不要以为坐在校长位置上,你就自然会有影响力

12、如果,你遇到了一位平庸的或不道德的领导……

13、核心关系圈,决定了你的品位和价值

14、校长做人与做事,时间应该七三开?

15、学校中层如何从“夹心”变成“核心”

16、每天忙忙碌碌,不知时间都去哪儿了?三点反思助你从事务泥潭中脱身!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